close
日本人以小麥麵粉所含蛋白質量的高低來分類,有低筋粉,中筋粉,高筋粉等,另外還有介於中,高筋粉之間的次高筋粉(準強力粉)和全粒粉(全麥粉)。反之,歐美國家是以小麥麵粉中對人體有益的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分類而不是蛋白質含量多寡來分門類別。
日本國內每年消費大量的小麥麵粉來源有三處,一是日本國內自己種植收獲的。二是來自加拿大,美國,澳洲等三國,也有少量來自歐洲。
日本國內所種植的小麥產量只佔消費量的20%左右,剩下的都是靠進口的 。日本國內種植生產的小麥麵粉幾乎都屬性“中力粉”(中筋粉),或“低力粉”(低筋粉),強力粉(高筋粉)都是靠進口的。由於日本自己生產的小麥所含蛋白質量比較少,筋性(彈力)不夠強,所以只能做日本麵條(烏洞麵條)和蛋糕甜點類及油炸食物(天婦羅)。做日本麵條(うとん)時,只好靠減少水量和加海鹽來提高麵粉筋性。所以可從許多影片中看到日本人用雙腳來揉搓很乾的麵團,ˊ這也是靠全身重量來揉麵團。那麼日本每日所消費大量麵包的小麥麵粉只好靠進口的了 。近十年來,日本也改良小麥品種來提高小麥麵粉筋性,但是產量有限,不容易買到且售價較高。
另外請參看我在3月14日發表的:“拉麵做法”的(一是“台美日麵粉差異”及二是“加海鹽的目的)的兩篇文章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堤人貝可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